“大嫂,还是有区别的。正经的亲戚会常来往,我们平时也不往朱家走动的,而且现在小辈们也是各论各的交情。”
周大梅一下子笑了,舒家老太爷夫妻和朱家老太爷夫妻是一辈,他们如果按此来,朱大山比舒大铁大了十多岁,他们也应该是平辈了。
但是朱大山兄弟一向不当舒大铁兄弟是平辈,而舒大铁兄弟也不想占朱大山兄弟的便宜,因此各自默认了小辈们不同的叫法。
“十年了,当年朱家大伯在城里听了消息,他跟许多人家说了好消息,也只有三弟争气,凭自个的本事考进工部当差。
你们大哥和老二都去参加考试,他们就没有过第一试。”
十年前,大兴朝立朝,各处官府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朱老太爷在城里听到消息,他和双井镇许多的人家说:“对我们普通人家来说,这是一个改换门第的大好机会。”
双井镇的人家,都是普通的人家,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双井镇许多人家的年青人,都进城去参加官府考试,只有舒三铁一人凭着会认字写字,而且有几分打铁的手艺,顺利的考进工部当差。
朱家的年青人,也一样进城里参加考试,但是他们的运气不太好,走的最远的,也折在最后一关考试。
舒三铁进城当差后,方知道朱家年青人的远大目标,他们是想和城里大户人家的读书人争夺官职,朱老二输在最后一关,其实也不算是真正的输。
傍,舒三铁跳下马车,和车夫定了第二天出行的时间。
一路上,有许多人和他打招呼:“舒老三,你家灵儿今天满三周岁了,你也可以跟着吃几个好菜。”
舒三铁愣了愣,怀疑别人说错了名字,但是他往前走了几步,遇到的人,都是如此的恭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