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想升官,多考试。

毕竟每次的成绩都是可以列出来作为参考的。

而几件连轴转的大事忙完,朝臣同样缓过了口气,有人便忍不住开始作妖了。

最先冒头被逮着的是吏部右侍郎。

能做到一部二把手、正二品官员,自是人脉和关系都不差。

这位叫做周忠的吏部侍郎,利用身份之便开始敛财。

他做得隐蔽,只给一些特定人员放出消息,暗示大比之年也是分封官员之年,该懂的人就都懂了。

既然是分封之年,那多出些放官名额,那也是很正常的不是吗?

简单来说,他在卖官。或者说,卖‘放官’排名。

从古至今,一直都有卖官的现象存在。

买官买爵有个高雅的名字,叫捐纳。

若是你足够有钱,那你可以用捐款、缴纳,即给朝廷钱,换个官来当当。

交了钱,可以不用科举考试,就直登龙门。

卖官鬻爵的初衷,是为了弥补国家财政上的不足,甚至一般开捐纳的都是皇帝本人。比如始皇嬴政,他在还没横扫六合之时,就靠着这项制度解决过不少财政上的问题。

但秦国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一个原则,那就是通过捐纳授予的官职,基本不会扰乱正常的官僚体系。也就是说,给你的一般都只是荣誉上的官位爵位,而不是实职。

捐纳制度运转那么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有效管控之下。

而前朝时期有明确规定,只要捐纳一定钱财,就可以成为贡生,也就是有资格到国子监就学。这种通过取得贡生资格的叫“纳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