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简时安没有说,其实锅内现在炸着的食物才是他这个炸串摊老板的真正老本行。

在现代,只要你喜欢逛夜市或者说喜欢吃路边摊,那肯定吃过两种食物。

一个是烤淀粉肠,一个就是炸鸡柳。

前者他也有想法想要捣鼓出来肉肠,奈何肠衣这种东西在古代比较难寻。要么就是猪小肠,要么就是羊小肠。

他已经拜托王大娘帮自己寻找了,至于能否真正做起来还得要靠运气。

毕竟古代没有现代的各种添加剂,做出来的口味自然也不能像现代那般让人满口留香。

撇去淀粉肠不谈,简时安对于炸鸡柳这种小吃可太不陌生了。

准确地说,他对于鸡肉串不陌生。

母亲靠着自制鸡肉串起家,做了二十多年的鸡肉串。从如何粗加工切块切条,到如何细加工调配口味,他可太熟悉了。

鸡柳这种只需要切条的鸡肉制品比较简单,也适合现在的他拿出来。

毕竟只需要平衡好调料的口味,再加上配好面粉的比例,鸡柳很容易出现在大众的眼前。

原本白色的鸡柳慢慢被油色浸染,从浅黄色缓慢过渡成金黄色,简时安知道差不多该捞出来了。

炸鸡柳最忌讳的是几条鸡柳粘在一起,这样的连接处既不容易炸熟也不容易装盘。

好在简时安在鸡柳下锅的那几秒就快速用木夹子将它们分开,每一条鸡柳都尽自己最大可能地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要不是没有玉米淀粉,他高低得让这些古代人见识一下什么叫膨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