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船舶报:把动力引进来,我国船舶工业打破“卡脖子”瓶颈
第155章 签订协议
面对技术引进小组的突然指控,苏尔寿代表团方寸大乱。
卢卡斯申请暂停会议,声称十几年前华国rd系列柴油机的引进工作并不由他负责,因此要与公司总部就图纸一事进行确认。
谈判过程中,时夏对图纸了如指掌的熟悉程度令苏尔寿代表团感到坐立不安。
而无论是技术人员私下的讨论,还是瑞士总部的反馈,都摆明了一个事实,这些图纸的确“有误”。
这些十几年前资料,包括产品图纸、技术资料、工艺资料多种文件,又有英文和德文之分,翻译和国产化的工作量极大,在双方存在技术代差时,是很容易被钻空子的。
或许对方也没想到,十几年前成功通过验收的部分图纸,如今却突然被翻出来大做文章。
从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优势方,到失去谈判筹码的被动方,仅仅就发生在一刹那。
技术引进小组趁热打铁,快刀斩乱麻,成功压价,与苏尔受签署《船用二冲程十字头低速柴油机许可证协议》,合同期限15年。
苏尔寿在出售技术专利时,除一次性专利入门费外,要求购买方每生产一台柴油机,都向苏尔寿公司支付一笔提成,也称为马力费。
在最初给出的条款中,苏尔寿要求华国一次性支付187万瑞士法郎的专利费,并且今后每生产一马力,就要支付10法郎。
过去,这一收费模式为欧洲船舶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赚取了大量外汇。
而这一次,技术引进小组也将价格压得令苏尔寿心痛。
最终签订的条款里,抵扣完1965年曾经支付的50万法郎,华国还需要支付120万法郎的专利费,以及每马力8法郎的提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