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夏咽了咽口水,有些心虚为躺枪的时老爹说几句好话:“奶,我看爷没有这想法,他平常话都不跟村里的婶子说几句,你肯定是想多了。”

“他敢。”时老娘顺了口气,又难过道,“乖孙女,你说奶咋就没考上呢,想想心里就堵得慌。”

时夏安慰道:“奶,你要相信自己,后面考试机会多着呢,你时刻准备着,一定能考上的,再说了,你上次还说不想在食堂打饭,一定有更合适的工作的。”

别的人说这话不大管用,但时夏一说,老太太顿时有了信心,甚至还操心起别人,“你说你小叔家几个咋这么没用呢,亏他们还都是上过初中的人,咋还比不上黄翠妮她家老大,那闺女可是连小学都没读完。”

“那说明人家背后肯定是下了大功夫,如果奶当年能读书,肯定也是最聪明的那个。”

时老娘大手一挥,“那还用说,我脑子好使,也就是没上学耽误了,不然准能考好。”

说着说着,两人到了公社。

时老娘和时夏把今天这事一说,可把杨主任给气了个仰倒,直说要找他们公社主任好好聊聊。

农村工作确实难做,更何况还关乎招工这种大事,时夏对他十分同情。

回到家中,已经到了晌午吃饭的时间。

看到许久没来的孙女,时老爹很是高兴,想嘚瑟一下被录取的事情,但又看了一眼时老娘的脸色,才艰难地忍了下来。

饭桌上,很少说话的大伯时爱国突然开口。

“爹娘,小雅明年就读初二了,我和孩儿她娘寻思现在厂里都要招文化人,看小雅读书还挺不错的,到时候想送小雅去县里读个高中。”

这时候采用的还是“五二二”学制,初中和高中都只有两年,大家上学的年纪也稍稍更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