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夏来了,小廖,收拾齐东西就赶紧走,给小夏也借一辆公车过来。”

廖干事就是之前在火车上被武科长骂哭的小伙子,时夏也朝他礼貌点头。

但她心中越来越奇怪:“武科长,咱们这是去哪呀?”

武科长雷厉风行道:“小夏,这事儿说来话长,等下路上慢慢跟你说啊。”

于是,三人便骑上自行车,一同骑出电机厂。

是的,这年头的公车大多数还停留在自行车的水平,小轿车那种高级东西,平时可只有厂长出行才能用得上!

时夏一边跟武科长并排骑行,一边听她讲今天叫她来的原由。

原来,之前广交会拿下大单子后,电机厂生产订单一下子爆增。

这本来是件好事,涉及到出口创汇这个大任务,哪怕是厂里工人加班赶工,也要拿出大会战的气势咬牙打下这一硬仗。

饭都喂嘴边了,这要还吃不上,那可真是亏心。

哪想到工人还没开始喊累,生产线就快开始歇菜。

倒不是设备坏了,而是根本没电可用。

此时正值夏季用电高峰期,无论是生产用电还是居民用电,都是一年之中最为紧俏的时候。

七十年代,全国电力供应普遍不足,哪怕是供电服务已经基本普及的城市,停电也时有发生,蜡烛是这时候每个家庭的常备品。

计划经济实行的是统购统销。

对于工业用电,用电指标是每年供电局按生产配额分配给各个厂的。

往年来说很少有什么大问题,哪想到今年电机厂临时参加了个展会,从外面拉了这么多出口订单回来,闹得用电指标根本不够用。

如果只是一点小差额,供电局还能协调过来,差上这么多,任谁都是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