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啊,要解决泾水和洛水之间渭水以北的这段盐碱化严重的荒地,必须要几十年之后的郑国渠这样的大工程才能行啊。
等郑国渠修好,泾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就可以通过郑国渠自西向东自流三百余里,泥沙大面积覆盖住盐碱地之后,上面才能种植粮食,这时候,这片荒地,才能真正的成为粮仓,同时,栎阳东乡时不时沮水泛滥的情况才会彻底解决。
现在,没有郑国渠,秦鱼也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折腾一下,解决一小部分水流的问题。治标不治本。
什么?你要他自己去修郑国渠?你以为这样能用两千多年的渠是说修就能修的吗?不说修渠的技术问题,就是其中征发的力夫和耗费的钱财,是现在的秦国能修的起吗?
蜀郡的都江堰还没修的,蜀地还未成为天府之国,为秦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秦国现在看着是很强大,但其实,并未强大到不能撼动的地步,至少,隔壁邻居赵国,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
“而且,在头两年,我连连接水库通水的水渠都不准备挖的。”你要雇人干活,总要让人看到实在的好处吧?“我的打算是,今年先把池塘挖出来,然后将坑池和养殖场建起来,百姓们看到了实在的好处,要是顺利的话,明年再开始挖水库,至于水渠,能用水车代替的话就不挖,劳民伤财的工程尽量少做。”
秦王:“水车?寡人听说,巨子已经带人将水车造好了,这水车,当真好用?”
秦鱼道:“水车就是专门将河里的水给运到岸上,方便人们取水用的。若是在水库上
架构水车,只要打造足够长的水槽,就能将水运到想运的地方去。制作木水槽可比挖渠省力多了,还能随意拆卸组装循环使用,方便灌溉田亩。”
“还有,若是墨者们将水碓和水磨做出来了,我打算沿着沮水建一溜的水磨坊,方便百姓们去舂米磨面。”
“以西乡作为试验点,若是光景好了,再推广到整个县里,稳着来,尽量不让百姓们承担风险,百姓们不承担风险,就能安居乐业,百姓们安居乐业,有余力了,我的工作开展才能顺利,栎阳才能进行下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