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夫人说起这个就心塞,这小儿子就是个冤种,前世过来讨债的,如今到了亲家面前,说起这个,她脸面都无光。
杜老太太和陶夫人这两年来没少串门絮叨,熟稔的很,当即道:“阿琦这孩子虽然看着顽劣,但心眼好,有主见,我们瞧着都喜欢。柒柒从小吃够了苦头,难得能遇到个对她知冷知热的,两家亲上加亲,我们也都放心啊。”
陶夫人展颜笑道,“说的是呢。没有比咱们更亲的亲家了。琦儿他文不成武不就,柒柒要是嫁给他,能帮着多管教管教,说不定将来琦儿还能考个三甲,给我们陶家争点光。”
陶琦一听,“啊?母亲,您还想着让我考科举啊。”
陶夫人瞪他,“柒柒武艺超群,是四品中郎将,你不考功名,如何配得上她。”
“我有钱啊。”陶琦道,“柒柒武功这么高,能保护我,所以我也用不着习武。至于科考,您还嫌家里当官的不够多啊。珊儿喜欢当官,您让她去考科举吧,正好嫂嫂要推行女子科举,您就去让珊儿当个表率。家里还能再出一个女状元。”
陶夫人:“……”
陶琦虽嘴上不饶人,母亲在他这里也讨不到好处。但静下来想一想,心里有时也会犯嘀咕。
花园赏春时,他凑到杜柒柒耳边,垂着头轻声道:“我母亲那样说我,你会不会也嫌我没出息。”
杜柒柒笑开了,“怎么会,我就是喜欢你这样的啊。”她凑上去亲了亲他。
陶琦心里像抹了蜜,眼里划过笑意,像是一只被撸顺了毛的大狗,蹭到杜柒柒的怀里。
“柒柒最好了。”
转眼到了四月末,杜袅袅出嫁的日子没剩两天了。
陶府、杜府为了这门婚事,已经忙碌了好几个月,这临门一脚,每个人都欢欣鼓舞,丝毫不敢懈怠。
婚礼的流程敲定后,核对了一遍又一遍,各项繁文缛节、陈列摆设、婚宴用品都布置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