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杜袅袅将复核后定稿的文书呈给他过目时,崔尚书琢磨出门道来。
“这是你们这几日做出来的?”他坐在公案后,手里拿起一本翻了翻,掀起眼皮慢条斯理地凝过去,目光落在身穿官服样貌清秀的女官身上,声音带着老态的温吞。
杜袅袅解释道:“历年来官员的差遣、勋爵、贴职、官阶等变化未有系统的梳理记录,是以做出这些花了些时间,另外一叠是下官根据梳理出的名录,按照官员们的实职,提出的革新方策,拟向官家进言,还请尚书大人过目。”
崔尚书“嗯”了声,拿起来扫了几眼,温声道:“革新是迟早的事,早些年,官家便有意废掉差遣,以本官实任,让官员的官阶、俸禄看起来明晰些,只是此事一则涉及的事务冗杂,难以在短时间内厘清……”
说到这,他顿了顿,淡淡的眸光看向杜袅袅时,带了丝赏识,眼前这位女官,他在朝中打过数次照面,到此时,他才真切体会到官家提拔她的真义。
“二则,推行起来,没那么容易,官员们一时难以接受。”
“现在看来,这第一步,你已经做到,文书我没有异议,只是呈递给官家后,定会引起朝野沸腾,这其中的关窍,我且与你说说……”
崔尚书的这次详谈,让杜袅袅认识到,领导能混到这个层级,必然是有两把刷子的,崔尚书看起来跟个离退休老干部似的,实际朝廷上的风向,他看的很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他心里有一本账,只是有时候,懒得插手罢了。
吏部侍郎面见官家,呈递京朝官文臣官制革新的建议,此事很快在京官中传开了。
要说之前的科举改制,涉及到的还只是一小部分官员和权贵的利益,文臣官制革新,却是真切地与每一位在京官员有关。
这一日,城郊幽静的院落中,一座不起眼的小屋外,站着几名警惕的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