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袅袅装模作样拖延了一会儿,这才将陶玠请到大厅用饭。
吃过饭后,妹妹回了房。杜袅袅煮好了茶,与陶玠一边品茗一边讨论正事。
陶玠:“科举改制,民间新办的书院激增,只最近几日便收到了十几所书院设立的申请,想来往后数量会更多,这些书院良莠不齐,如何管理,还需琢磨出一套方案来。”他进门时给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此时便不得不就着说下去。
不过此事,他确实思虑良久。
杜袅袅想了想,“这个简单。可以对这些书院进行考核分级,根据他们的师资、学科设置、教学水准、学生人数,以及书院环境等,分成四个等级。第一梯队的,比如天清讲寺、应天书院、白鹿书院等,学科设置齐全,教书先生们都是享誉全国的大儒,校舍环境一流,这些书院是大颂学子最仰慕的地方,也最能培养出顶尖的人才;第二梯队的书院,学科设置虽多,但不够全,先生们虽资历深,但不够有名望,总体比第一等要略逊一筹……以此类推,第三、第四梯队,最末的自然是最差。
可以每年或每两年对全国的书院评定一次,对外公布排名,百姓们看见了,便知道哪些书院好,哪些是不入流之所。还可以对每一类学科提供排名,比如心学,当是天清讲寺为首,理学,则是应天书院第一。这样也能给有所偏好的学子们提供一些参考,帮助他们选择想去的书院。”
现代大学教育那套可以参考起来。
陶玠见她略加思索,张口就来,提出这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
而他苦思冥想许久,也不曾想到过这样的举措。
难道,这就是为官的天赋?
官家将科举改制的事宜交给他,他能清楚看透这里面的利害关系,知道症结所在,但如何做出改革,设置相对容易推行的举措,却是杜袅袅提出的建议。包括放出风声,让反对派们自以为稳操胜券,实则是引君入瓮,大殿之上,才有那样一番效果。
杜袅袅见他抿唇不语,“大人,是下官哪里说的不对吗?”
陶玠回过神,“你提的建议很好。我说过,私下里你不必这般拘束,叫我名字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