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多亏了北方的羌国,不断打压颂国,每年要求颂国纳贡,两国摩擦不断,无暇顾及其他。可如今,颂羌两国达成和约,边关将迎来二十年的安宁。保不齐这两国哪天想起来,就会将矛头对准方象国。
颂国能在和谈中占优,说明它的军事力量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连面对羌国,都能取得小胜。这若是和方象国发生争端,方象还能否像立国之时那样取得战争的胜利,从当朝执政者到民间百姓,对此都心存大大的疑虑。
自颂羌两国签订和约后,方象国便如一只惊弓之鸟,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两国夹缝中生存,哪方都不好吃罪。若是国力繁盛还好,偏偏这些年,几乎没赶上风调雨顺的时候,要么是东部发生洪涝,要么是西部赶上大旱,没洪没淖时,还有蝗灾,农业遭受致命的打击,人口数量急剧下滑。它本身的工业原料还十分有限,若论制造武器,原材料供给不足,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外采购,以致军队力量孱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收到颂朝军队有异动的消息时,公羊孺的头发都愁白了几根,他广招幕僚,名义上是邀请有抱负之人到他门下,寻求入朝的机会,实则希望能够觅到见识广博之人,为方象国的未来指出一条明路。
招募的告示放出去,每天都有高谈阔论的奇人异士造访,在宰相府中论辩,为国之出路建言献策。公羊孺坐在首位,安静地从旁聆听,一批不满意,他便再招一批。
这一日,他如往常一样,对谋士们的言论感到无趣,垂首揉了揉眉心。
阖上的眼眸再睁开时,忽见一位眉清目秀,长得跟女子一样好看的年轻文士风度翩翩地走到席中。
“在下梅哲,愿为相邦解忧。”
旁边有门客叫嚣道,“哪儿来的娘们唧唧的小子,胡子都没长齐,就来充当国士了?”
“什么破烂名字,没辙?我看你都没辙了,就别在这献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