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

所以清初内务府选秀,其本质上是对所有满洲官员之女的婚姻掌控权的扩大。

康熙前期大多数生育的嫔妃几乎全部出自内务府选秀,孝庄也很喜欢挑选女子送给孙子。

内务府选秀的秀女还有一个出路,被挑选为王府、王公的侧室,侍妾,简而言之,阿哥的藩邸格格很多来自于此,最后可能成为侧福晋,或阿哥登基,成为妃嫔。

清中后期,一方面,包衣旗中很多显贵人家因为军功(成妃)外戚等原因被抬旗,不再参加内务府选秀,另一方面,还在包衣旗的大官家里,会想办法让女儿免选,避免女儿没成为妃嫔反而成了宫女。雍正下了旨意,家世好的内务府秀女只能伺候高位妃嫔,低位分的妃嫔只能用出身低的宫女,总之内务府选秀中的秀女慢慢只剩了普通人家的女儿,也就是我们后世基本认知中的包衣了,所以就变成选宫女的了。

但在最初制定政策时,其本意和功能并非完全如此。只看康熙朝那么多包衣主位,就知道在开始时包衣籍中优秀女子还是很多的,不管是家世教养还是样貌,都不一定低于外八旗。

特别是大选在清初时也并不是严格三年一选的,在没有大选时,小选就为皇帝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秀女。没有被皇帝挑中的,才会成为宫女。

2、苏拉太监:苏拉指清代内廷机构中担任勤务的差役,是清宫中的低级杂役人员。一般由贫苦汉人或者贫苦旗人担任,地位不如太监,可以娶妻生子,一般在御膳房、太医院等地干活,见不到皇帝。苏拉太监则是地位比太监更低的杂役太监。

3、清初典章未完善,此时后宫等级待遇比较混乱,即使是同一个等级的妃嫔,待遇也不一定一样。

4、《清宫述闻》载,昭仁殿:圣祖仁皇帝在御时,日夕寝兴之温室也。《国朝宫史续编》

5、《清代后妃杂识》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