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宫玉珠五岁多,马上六岁。这性子若不能改,危害甚大。
而她性子的成因,有一部分是因为君后的教导。
镇国公忠贞不二,背脊挺得笔直:“皇上此事,关系郦朝国运,万万不可,请三思。”
宫玉珠正发脾气,见镇国公第一个冒出头,大声训斥:“来人,镇国公以下犯上,拖出午门斩首。”
朝政变局之下,总有几个要流血的大臣。
除去季语白之外,镇国公便是诸臣之首。不能拿季语白开刀,拿镇国公开刀也成。
宫外的侍卫们一动不动,倒是君后身边的侍卫相互看眼,在君后咳嗽声的暗示下,快步走上前擒拿镇国公。以镇国公的神力,自然可以挣脱,不过她什么都没说,将官帽取下掷地上。
大声啐骂:“祸国妖后,害国误民。”
周侍郎、胡寺卿、张少卿面面相觑一眼,从对方眼中读到了坚定,同时站出身走到镇国公身边,拦住近卫,取下官帽放在脚旁:“镇国公乃国之栋梁,斩之会动摇国本。”
宫玉珠看着与自己作对的臣子,脸色很难看,负气道:“这皇帝当得一点都不好玩,你们都不听我的话。还不如摄政王的戏法有意思。”
“既然你们都不听话,来人将这几个人一起拖出午门斩首!”
这一次的震惊比君后临朝还让众臣无法忍受。
自董相之乱后,朝臣中的蛀虫奸臣全都剔除了,剩下了都是良臣美将,是郦朝的肱股之臣。以往有季语白管理朝政,众臣和和美美不觉有问题。
这次,她们首次开始正视宫玉珠这位幼年皇帝。若,她真的当政了,依着性子听信妖言妖语,随意处置臣工,那真是可怕的比董相乱政更为可怕的灾难。
满朝文武悉数跪在地上:“请皇上收回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