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晓。”顾峤轻叹。大桓历代科举择出来的状元榜眼放到地方去历练,大部分都是从个县令做起来,他这一次直接提拔一个知州,定然会有不少人跪到御书房门口来劝他三思。
“若是这天下人,都能有先生三分聪慧便好了。”顾峤忍不住感慨。
人人有商琅这般心智,那顾峤不知道能省上多少事情。
商琅听到他这样的话,唇角弯了弯,不置可否:“大桓袤袤疆土,从不缺少年英才,陛下安心便是。”
虽然像商琅这样十六岁的探花郎十分罕见,但是未及而立连中三元的人才大桓从来不缺。
“此番科举,陛下可有看好的人选?”商琅问他。
“先生明知朕这段时日对会试关注并不算多,”顾峤瞥他一眼,也不知道丞相大人到底是有意无意的,他便反问,“先生在廷试之前,可有看好之人?”
顾峤本来想着,商琅整日同他待在一起,应当也不会有那个时间去关注会试如何,却没想到后者一沉吟,竟还真的吐出来几个名字。
少年帝王在那一瞬间瞳孔震颤,差点脱口问出来商琅究竟是什么时候关注到那边情况的这样的话。
不过丞相大人还是看出来了他的疑惑,解释道:“是先前礼部送来了会试的几份策论,臣便翻看了一番。”
“不过,到底是纸上谈兵,其人究竟如何,还要留待廷试之时,陛下亲自考察才知晓。”
“哪怕只是纸上谈兵,能得到先生如此评价,想必也差不到哪里去,”两个人已经坐到了书桌旁,顾峤随手翻着折子,一边继续同他道,“何况,即使是到了廷试,也算得上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