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文学系的人走在校园里面,哪个怀里没抱着一本《风雨飘摇》,都算在潮流中掉队的一员了。
只是一开始的时候,人们还未曾注意到写着文眷后面的那个名字。
而注意到何娇娇这个名字的人,也没谁是抱着看好她的心态去阅读这本书的。
当人们得知这本书并非完全由文眷翻译的时候,心中不免会有失望之情。
但谁都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只能自心底期望书中由文眷翻译的部分能够更多一些,少一些之后译者翻译的部分。
有许多人都抱着审查的态度,等着看到书中翻译风格转变的节点。
可直到他们翻到最后一页,也没有他们自以为的转折处。
因此有不少学者开始质疑,这个叫何娇娇的人,究竟有没有参与过《风雨飘摇》的翻译。
文弘方的信箱都快要被这些人的来信给塞满了。
他看到这些信件以后,将自己父亲留下的手稿与敖锦的手稿拍照比对,然后放在了文学领域发行量最多的报刊上公证。
经此一事之后。
尽管文学界里还有残留着一些质疑声,但大家更多的,是对于何娇娇这位译者的好奇。
这个名字从前没出现过,可它的大众程度也不像哪位翻译家会使用的笔名。
敖锦人虽然还在消息闭塞的村子里,但团子却能替她观测到文学界里的舆论内容。
从何娇娇的名字引起热议开始。
她就知道,这是出版自己那本书籍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