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也只是说笑而已,他走过的每步路,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从不后悔,若非考取了秀才,现下过的恐怕又是一番日子。
不管那番日子如何,但蒋子尧对现在的日子不能再满意了。
云韶云昭十三岁时,也是开私塾的第九年,蒋子尧教导的学生里出现了第一个秀才,先前童生数十,中途辍学亦有。
但若碰到好学用功的,或是有天分的,因家中贫困不能继续读下去的,蒋子尧也会资助他们继续读下去。
这个秀才只是一个开头,随后几十年间,蒋子尧又陆陆续续教导出上百名秀才,有些成了举人,有些当了官,有些秀才便是终点。
他讲课不如老学究枯燥,不让学子读死书,为人也十分通情达理,在整个县城,乃至隔壁县城,都有不少学子想要当他的学生。
不过蒋子尧精力有限,班上学子人数最多时也没超过四十人。
在众多秀才中,只有寥寥三人如他一般,考中了廪生,其中之一,便是他的孩子,云昭。
也许世上真有机缘巧合一说,云昭就如抓周时抓到的书本一般,随后几年继续往上考,在他二十岁那年,三元及第,是大安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状元郎。
随后,云昭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自小跟蒋子尧林清一同长大,为人不迂腐也不异想天开,做事向来踏实认真,偶尔也不失心计。
云昭一辈子为国为民,仕途算得上坦荡,一路高升,最高官至右相,在六十岁时携带妻儿告老还乡,之后也如他的父亲一般,在村里私塾成了一名教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