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人口也是一地官员的政绩之一,只要不是无家可归,需要官府赈济才能活下去的流民,各地还是愿意收留移民的,想来宣州刺史也乐意他们落户。
路引和户籍只要不是问题,谢大郎就放心了,站起来道:“我这就去找找村民们,跟他们说说,时间不早了,得赶紧去找房子。”
“行,那大哥你去吧。”谢湛道。
谢大郎走到门外,村民们都在树荫下焦急的等着。
看到谢大郎出来,都围上来,“村长,咋的了,能不能去找房子了?咱们得赶紧去找房子了,不好太打搅人家镖局,人家还要做生意呢。”
谢大郎双手往下压压,示意大家停下来,“刚才我们在里面商量了一下,九娘觉得宣州那块,气候适合种植猴头菇,我们一致决定去宣州落户。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是留在泾州,还是跟这我们一起去宣州。”
“去宣州?不在泾州落户了?”
“宣州很远吧?又要赶路了?”
“泾州 这地方不能种猴头菇吗?”
第146章 授受又亲亲
谢大郎听着大家乱糟糟的疑问,再次压压手,道:“你们听我说,种猴头菇也得看气候的,不是什么地方都能种的。九娘说了,宣州那地方适合,我们家是绝对相信九娘的,不知道你们信不信九娘?”
村民跟着谢大郎一路辛苦,他也不能真的抛下村民不管,任由他们将来受战火荼毒。他的话不管用,那就搬出九娘。
“如果你们有其他谋生的门路,我自然也是不强求的,反正槐树村没了,我这个村长也不算话了,你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是,我把大家从清河带出来,就想一直带着大家,有钱一起赚,有财一起发。当然,这只是我的私心,你们想去哪里,还得你们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