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仓放粮也好,以工代赈也好,下令把流民分流到各县也好,总之他得安置。

老百姓或许讲不出这些道理,但他们知道,遇事不决找管事的,他们管事的父母官不在了,那就去找泾州最大的父母官。

所以,这一路的流民,基本都是往东去泾州城的

槐树村的人一路往东,就不时遇到拖家带口,衣衫褴褛的灾民。

此时走在村民们前面个的,应该是一家人。

一个瘦的干柴一样的男人,挑着担子,担子一头是一些破旧的被褥衣物,另一头装着锅碗,还有个口袋,看袋子外面的凸起,像是装着红薯之类的食物。

男人身边跟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手里牵着个七八岁的男娃,身边还跟着十三四岁的少女。

谢三郎走过去跟那男人打听消息,“老乡,您一家是打哪里来的?路上可见过清河县的人?”

他想打听清河、五陵、黄石、丰乐等县的灾民情况。

因为他媳妇孙氏娘家人,当初有可能去五陵的陵山避难,也有可能去黄石县的孔山避难。

还有清河县相熟的人家,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那几个县,现在都是什么情况。

男人回头看他们一行人拉着车子,车子上堆着各种家什,还有些口袋,明显是装着粮食,就情不自禁吞咽口水。

妇人和少女,还有那孩子,闻声都回过头来看村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