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且算是好的。
若是负伤、尤其是断了手脚的重伤,军中是容不下了,可回家做活?他同样也没法胜任,多半是个累赘,邻里议论纷纷且不提,庞然也多半会加以轻视的目光,这样的落差下来。几乎没有几年,那人定寻了短见,空叫身后家人啼哭阵阵,悲戚欲绝。
赵家先人,自然也是清楚的。
于是便有了这义庄。
那些孤儿寡母、那些无力维持生计的老人都被聚集在这里,赵家每岁划出一笔钱财来,接济其中家境窘迫的人。只是赵家到底是武官出身,一干子事情,都大开大合,并没有设立具体的条目,因此心虽然好,却也难免闹出了许多事端来。
但无论如何,这义庄到底帮了许多熬不下去的人。
然而一家一姓的钱财终究是有限的,于是这些选择接受赈济的百姓们不得不离家南下,从四方八面共同行到南地。
这里头也有几分缘故。
这其中的渊源也十分简单。
那便是京郊也算属于是天子脚下,土地价贵,同样的银子花出去,能在南地换来十倍的土地。既因为江南一带数百前仍旧瘴气横布,是国朝以来,才逐渐进行了了开垦,一点一点磨出来如今的明秀景致。也因为并没那么多地方能够拿安置这些人,那京城四周的地方,早早的就被权贵们占据了,你家盖别院,我家建佛堂,密密匝匝的,早就没有多少能叫人插足进去的地方,也就不像正在垦荒的江南,只要愿意干,那做出来多少都收归自己。
而人多势重的道理总是明白的,那么些聚在一起,便是豪族想要动手,也要掂一掂自己的分量,于是虽然赵家并不在眼前,也能有足够的力量去维护这些老弱们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