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的,戴场长,我们村因为历史关系,迟迟没有通电过来,现在村里还是一片漆黑,这不最近政策好,有个拉电进村的项目,我们村也趁机落实拉电入户的事……”
“现在还有村子没通电嘛?这倒是没听说过,我记得三年前这附近就开始拉电了,你们村子算是落后了啊。”
“可不是嘛,反正我们附近村子都已经通电,就我们村子靠近桃山,需要的公共部分太多,负担重,分摊多,所以一时半会没拉进来。”
“哦,桃山那边,那确实有可能。
拉电需要先将高压电送过来,然后才能分配入户,你们既然离镇子远,配电所肯定要花费更多公摊。
若是老百姓没有钱,或是意识不到用电的好处和重要性,资金不到位,肯定就没办法将电送进来。”
戴场长显然很懂基层这点事。
李牧羊和他说话,自然是摸着石头过河。
见招拆招。
目的就很简单,还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一边利用戴场长的同情心哭穷,一边阐述拉电的必要性。
最终拿到最便宜的木头。
可能多一两块钱,对于戴场长或者场站来说,就,都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但他却能从其中多赚一些。
生意,可不就是一点点抠出来的嘛。
“戴场长说的是,这边现在我们村百姓也懂了,村和配电所也有了合作关系,我们村头的配电站也已经建好,就等着送电入户……”
“但是你们足够的电线杆是不?”
“是啊,”李牧羊为难地摇摇头,“其实我们既然是农村,又靠近山,按理说木头是不少的,可问题是,电线杆的木头和一般的木头不一样,随随便便找个木头过来,根本用不到。
也没办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