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没什么问题。
再算算他自己的钱,先前有1200,今天卖了接近300元,刚好抵消给母亲看病的准备金。
也就是他原来的1200元根本用不到,还是那么多。
这么看来,他的乡亲计划可以提前,甚至都可以谋划着结婚的事了。
300元的彩礼,220元的自行车,150元的缝纫机,还有50元的收音机,加起来也才700多元。
剩下的钱,办一场流水席,估计没啥问题。
这个年代的物价很低,流水席的成本相当低,应当没啥问题。
仿佛是感应到他对相亲的迫切愿望,下午李牧羊给两个嫂嫂送钱回来的路上,就碰到了薛家嫂子。
说是拜托她去说媒的事情,有了眉目。
就约定是三天后,也就是五月四号,端午节的前一天集市上见个面。
这是这里人们相亲常见的一种模式。
如果双方都还没见过面,暂时就不方便去上门看,需要先在一个第三方的位置,男女双方碰个面,如果能对上眼,才会登门去谈论条件的事。
很大程度上,这年头的孩子们对婚姻还没有完全独立的自主权。
主要意见都是来自于父母或者姨娘,姑姑等。
这也是相对保险的做法。
大人毕竟见到的人多,阅人无数,很容易看清一个人的人品道德,而孩子们相对闭塞,要从一两面的会面里看清对方,难度太大。
薛家嫂子给他们约定的地方是一个羊肉泡馍的店。
后世要是孩子们的和相亲对象约饭,约在什么牛肉拉面馆,肯定会被骂的狗血淋头,但这个时候,大家都以实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