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娟望着赵桑语,认真道:“真的。我一定好好听话,学好之后努力挣钱,孝敬我爹和师父您。别的心思,我全没有了。”
谢林春亦是保证,“她若不听话,二娘你说一声,我揍她。”
赵桑语点点头。
“既是如此,这小学徒我收下了。不过宝娟儿,你还是叫我姐姐吧。师父听起来太老气,像个老太婆,我还年轻着呢。”
她收下李宝娟也好。
一来,她这边儿刚巧接了订单,事情正多,宝娟儿这孩子还挺灵光,教一教能顶上用场,纺织技术并不难,纯粹看熟练程度,小孩子上手后不见得比成年人差。
二来,李宝娟跟着她总比在茶棚同三教九流乱混强,她年纪小,正是建立三观的时候,若是跟人学坏了,长大之后便是第二个李娇娥。和她在一起,至少不会长成欺女霸男的流氓。
此事定下,谢林春高兴不已,立刻让宝娟儿跪下拜了师。
赵桑语盛情难却,只好随他们。
跪拜就跪拜吧,只当尊重下古代人的习俗。
事实证明,赵桑语的决定很正确。
李宝娟虽然年纪小,但学东西很快,她个子尚小,没办法上织布机,但学会缫丝后就能立刻帮忙。
有她在此当学徒,流水线上便又增一员猛将。
除了纺织的活儿,她还能帮忙采桑叶、放牛、做饭等等,人小事不少。
赵桑语这才真真切切感受到,小农经济下人口的力量,也理解了何为“多子多福”。
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份实实在在的劳动力。
古代小孩子长到三五岁,能跑能跳后,就可以帮家里做点简单的农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