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提出这种猜测,也只是会各种论证,她倒是好,直接下结论了?
还是说因为她这一路太顺了,有些飘了?
江言把这些质疑目光都收进眼底,她没有多做辩解,她知道,如果她慢慢来,徐徐图之,按照学界现在的方式,先提出猜测,然后让所有人共同论述,找出一系列佐证,形成流派,最后在经过几十年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共同认知。
这是现在学界的一个流程。
这没有什么错,甚至是十分严谨的。
可是江言却不想这样等了,她不想已经等待千年的智永再多等上那么多年。
所以她用了最激进的方法,她要让学界以最快的速度认可这个事实——
《兰亭序帖》,作者智永。
江言开口说道:“我说的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其实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人提出了。”
“阮元在《揅经室续集》卷三答“余旧守‘无征不从’之例,而心折于晋宋之砖,为其下真迹一等,古人不我欺也。试审此册内永和三、六、八、九、十年各砖隶体,乃造坯世俗工人所写。何古雅若此。且‘永和九年’反文隶字,尤为奇古。永和六年王氏墓,当是羲之之族。何与《兰亭》绝不相类耶……”
“书法家包世臣也虽说过他亲眼见过王羲之真迹如《东方先生画赞》、《洛神赋》的南唐拓本,“笔笔皆同汉隶”。”
“甘熙《白下琐言》卷三则说:“过扬州,于市上得晋残砖一块,其文曰‘永和右军’。四字晋砖拓本纯乎隶体,尚带篆意,距楷尚远。此为彼时造城砖者所书,可见东晋世间字体大类如此。唐太宗所得《兰亭序》恐是梁陈时人所书。”
“李文田在旧藏定武本之后题跋称:“唐人称《兰亭》,自刘谏《隋唐嘉话》始矣。嗣此何延之撰《兰亭记》,述萧翼赚《兰亭》事如目睹,今此记在《太平广记》中。第鄙意以为定武石刻未必晋人书,以今见晋碑,皆未能有此一种笔意,此南朝梁、陈以后之迹也。”
“故世无右军书则已,苟或有之,必其与《爨宝子》、《爨龙颜》相近而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