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对面的台子上便响起了奉先生的声音。
“诸位客官,今日我们讲的是平安县的王员外,他家里的孩子被奶嬷嬷换了的故事。此故事曲折离奇,比唐员外家发生的还要稀奇几分呐。”
“话说那一日,王员外知道了独子杀人的事……”
——是《真假少爷》。
听到这里,傅文钰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真假少爷》发表未久,他第一次来到这家茶楼。当时眼前的这位奉先生讲的是三柳先生的那篇《樵夫》,然后赢得了满堂喝彩。讲完一段后客人们依依不舍,于是起哄让他再讲一段,对方讲的便是《真假少爷》的开头第一章 。
当时傅文钰还在心里嘀咕,不知道他有没有给版权费。
后来他问了张掌柜,得知这种说书先生,是依靠于各大茶楼、酒楼、瓦舍甚至是青楼等地生存的,所得会跟场地主人分摊。
他们说的书,有两个渠道。
一个是自己写的,一个是从书坊里买的。
有才能的会自己写,没有这个水平的则是看客人喜欢什么,亦或者看最近市面上最火的话本是什么,然后买回来练习。之前三柳先生的《樵夫》是市面上最火的话本,所以奉先生说的就是《樵夫》。
《樵夫》这样篇幅的,大概三天说一轮。
这些说书先生,除了买书之外,是不会另外再给书坊付钱的。书坊如果不满意他们说自家的话本,只要告诉一声,他们当天就能换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