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跟爸爸妈妈将这件事吗?”
“嗯。”
“爸爸妈妈怎么说?”
“嗯……”
秦昀知道自己在说谎,自己也许是天生的感情寡淡,总是更愿意自己一个人待着,并不喜欢时常与父母沟通,只在很久之前与继父短暂说起过。
回想起来,当时的自己似乎刚升上中学。
小时候脑子不太灵光,启蒙也晚,别的小朋友从小学外语,而自己上了初中才学会从a正确地数到z。
一年时间,竟然也足够追上来。
在学习世界运作规律的同时,一些社交知觉才终于迟缓地开始解冻。
学校,尤其是寄宿学校,往往像一个封闭社会一样,自成一套逻辑规则,想在这里立足,就必然无法视这种规则为无物。否则就会在某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是有些被排斥了。
试着回想第一次发现“被排斥”时的心情,秦昀感觉自己没什么情绪波动,不为此感到难过或愤怒,只是单纯不解罢了。
生父早亡,秦昀知道,自己的行为方式其实受继父影响更深,继父当时是这样回答她的:
“人是不能用物理公式来计算的。你研究物理问题时,给出什么样的条件,就会得到相应的结果,它们遵循固定的规律,只要你掌握了这种规律,就没有人可以否定你、否定这种规律。但人不行,你对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往往得不到同样的结果,人没有规律可言。”
“没有规律?”
“打个比方,如果你弄明白了力学公式,于是在不同的题目里应用它,它都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但如果你发现某个人很爱说话,于是对他说‘你很爱说话’,有的人不在乎你说了什么,但有的人会为此感到愤怒,你的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甚至还会产生新的问题。”
“嗯……”
“你只需要利用好这种个体差异就足够了。不用理解,照做就好。”
“可是世界上有这么多人,这么多差异。”
“所以有了社会规范。你在学校里一定听过,‘遇到老师要问好’、‘进办公室前要敲门’之类的话,这就是一种比较大的规范,是人们普遍的期望,可以用它应对大部分问题。还有很多细小的规范,这就需要你自己去发现并积累了。”
秦昀听到自己没说话,继父像教授一门课程一样教导她。
她有些不知所措,然后发现自己有些微妙的烦躁。
“好了,好女儿,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话,就先试着微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