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劳无用的期望,是这世界上最该死的东西。不论是期望的人来讲,还是被期望的人来说。
明知不可能,又不肯与世同流合污,仍要一腔孤勇地坚守阵地,坚守天下,可敬
武三思与韦后二人见如此大好形势,便进一步向李显建议:“不如封张柬之等人为王,不让他们再参与朝政,这样在表面上我们尊重功臣,又不落人口舌,避免众人的议论,又夺去他们的权力,不致再专权用事。”
“如此一举两得的好事,陛下何不用也?”
李显深以为然,对武三思、韦后之言无不听从,而朝中起草诏命,任职调动者,唯婉儿是也。
武三思还怕上官大人那出什么岔子,正打算让韦后出马时,一个消息的传来却让他大喜过望。
诏书已下,为:
封张柬之为汉阳王,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崔玄暐为博陵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同时免去他们“知政事”,即宰相参政的权力,赐金银绸缎及鞍马,只须于每月初一、十五两日入宫朝拜一次。
张柬之等人虽被夺去实权,不得参与朝政,但毕竟还有着王的尊号,亦有很高的声望和对朝局的影响。虽是不在朝为官,但还能一月入宫朝拜两次,仍有机会与陛下接近,能对陛下进行劝谏或献策。
但武三思对他们留在京城仍深感威胁,得寸进尺报请朝廷,将他们调离京城,改任地方官。
朝廷之上已有不少人觉察风向转变,可却无人挺身而出,不论是先前被众人寄予厚望的魏元忠,还是宰相张说,就连向来光风霁月的上官大人都一反常态,屡次默许,任凭那群人为非作歹,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