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之上已瞧不见中年儒士的身影,最后一言却回荡在整座城池之上。
“唯此人间。”
南泉柳抬手按在微微颤鸣的刀鞘上,眼中似有光辉悄然闪烁。
许多年后,当她再次回到这里,望向那座早已不复存在的观潮阁,回想起当年这一幕场景,仍旧按耐不住的心潮澎湃。
此时此刻,这个年纪轻轻便已是天下四大宗师的女子,面朝东海深深抱拳道:“多谢前辈。”
有前人播火种,才有后人拾薪火,中原百年江湖,历劫两次灭顶之灾,仍然生生不息,缘由便在此。
貌似中年却早已到了古稀之年的麻衣男子缓步走在一条山路上,两旁茂林郁郁葱葱,有枝叶茂盛的大树,有枝干纤细的幼苗,也有即将枯萎的老树,一如现在的江湖。没来由的,他恍然记起曾有个老人说过,人总会死,老死,病死,抱憾而死,但总得给后世留下点儿什么。三十年前,他只是个憧憬高手的年轻人,后悔自己迟生了三十年,没遇上那个曾有青衫仗剑的洒脱江湖。后来的江湖,实在有些索然无味,他没看见那些前辈所留下的薪火足迹,更没感受过所谓的江湖侠骨,所闻所见都在告诉他一个事实,这个看似自在的偌大江湖,不过是天子御花园里的一座池塘,而江湖里的人,皆是池塘里的锦鲤。
三十年里,他只出阁过一次,这是第二次,兴许也是最后一次。
所以他走的一点儿也不着急,反而更像是一种享受。
路途中,他渐渐回忆起与那青衫为数不多的交际,头一回听闻李长安三个字,还是在十一二岁的少年时期,除了遥不可及更钦佩于那人敢与世人为敌的豪气,那座传言曾被那人一剑劈开的半青山他徒步走了大半年只为去看一眼,回来后下定决心要做一名江湖剑客,但没人看好他,求学拜师的路上处处碰壁,一晃眼就过去了七八个春夏秋冬,最后止步于东海。那时的江湖,其实已经没多少人再提及那人,毕竟过去了近三十个年头,唯独还耸立在世人眼前的剑道高峰就只剩下那座形只影单的观潮阁,他与无数怀揣憧憬的年轻人一样,走在追寻前辈先人的求道之路上,但那个人与大楚的老剑神许黔娄,以及号称“天下剑法皆出此峰”的王越剑冢都不一样。后者有迹可循,前者似乎永远都活在不周崖下,活在众口纷说的传说里。其实没人知道,那个人出崖的那年,他就已经登上了观潮阁最高顶,当他站在那里,面朝东海,却没有半分激动,只是怀疑,这便是那人所见过的风景?于是他又坐阁了两年,直到他放下了那柄从开始习武就从不离身的铁剑,然后走出了观潮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