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王妃染了风寒,小公主又哭闹得紧,慕长临本是不必上朝的,但思及今日非同往常,他还是来了,就是不曾想到这些党争还把他一个皇子拽了上去。
他不动声色地瞥了眼洛清河,又看了眼上首的咸诚帝,开口说了个数目,却没言其他的。
“这些银子都够买丹州一半的民粮了。”兵部尚书侧头跟手下人小声说了这么一句,“唉,不过民愤与北燕之患,比不得啊……又不是淹了整个济州,一小片地方,军粮和民粮都不必倚仗,委实无伤大雅的。”
这第一条听着好似有些道理,实际上站不住脚,功过相抵,倒是没什么牵累。
温明裳微微颔首,道:“大人继续。”
“其二,擅自定盟,暗通匪帮!”左丘桁一拍掌,“虽为权宜之计,但伤民之心,非一朝忠臣所为!丹济商运苦匪寇久矣,此举无异议助纣为虐,言而无信非君子所为,此番有信,苦民,失信,必使水匪愈发猖獗,此为祸根!”
这个时候倒是绝口不提这个先例是谁先开的了。洛清河垂下眸,举目砖瓦琉璃如玉,光彩照人,她却觉得足下踏着的每一寸都疏漏百出,那些被新漆浇筑的痕迹之下是数不清的虫眼。
不过粉饰太平。
她分神去扫了眼柳文昌,见着他此刻紧盯着温明裳的背影,宽袖下的五指死死扣着笏板。
这是在担心谁呢?
“其三,行事未按规程。”心念电转间,堂下左丘桁已说至最后一条,但他目光却投向了洛清河,“陛下,边军入京,依宣景爷所规,天子诏命、兵部拟诏、内阁批红,缺一不可!但据我所查,雁翎轻骑现身济州,而京城……未收到半点相应奏报。温大人,你又有何解释?”
不愧是都察院的,不说别的,辩才倒是一流。温明裳腹诽了句,也不意外有这三问,她环顾了一圈殿上各怀心思的朝臣,向咸诚帝一拜,缓缓开口道:“陛下,此三罪,可否容臣辩解一二?”
“卿当可自辨。”咸诚帝含笑点头。
“大人这三桩罪状,我只认其一。”温明裳冲着咄咄逼人的佥都御史拱手,笑道,“那便是我有累于因大堤被毁而横遭祸事的百姓,虽有贴补,但此过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