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公庙。”
村委大院旁边就是乌家庄的社公庙,过年过节、娶妻生子、喜迁新居、金榜题名、许愿还愿……家里长辈都会精心准备供品,焚香点蜡斟酒的来拜社公,祈求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诸事顺利。
乌桃记得小时候社公庙还只是一个小亭子,前面有块水泥坪地,过春节时最热闹,白天有很多来供奉和上香的村民,到了晚上还有皮影戏、打铁花、杂耍和舞狮,后来渐渐的不兴这些,过年也没有年味,连烟花爆竹都少了。
现在社公庙扩建了,琉璃瓦的顶,红色的柱子,石砖铺的地面,唯独那块刻着社公像的碑是原来的,以前隔着香案,烟雾缭绕的看不清社公的五官,她从不知道社公长什么样,是哪路神明,又为什么要供奉。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她以前不信这些,只是跟父母过来,帮着摆摆供品,点一下香,并没有多少虔诚,也不指望得到保佑。
而现在,她却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诚心诚意的拜了三拜,香炉中常年不会断的香火突地燃起一缕青烟,有灵魂一般飘到她面前,绕着她,像是轻抚,很快又消散。
出来时看到乌夏林在坪地中间那棵大榕树底下坐着,像是刻意等她。
“夏林叔。”她走过去打了声照顾,也在旁边坐下。
这棵大榕树很有年头了,比她爷爷还要老,枝繁叶茂,能罩住大半个水泥坪地,树的另一面是新建的土地公小庙,村里人拜社公的时候也会拜土地公。
榕树的枝条上系着很多红绸、许愿牌、小红灯笼和铜铃铛,风一吹就叮铃铃响,有新的,也有旧的,风吹日晒,都是年岁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