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市场?路边摊?书店?
艳阳高照的上午九点。市中心的某条僻静小巷里,穿着背心虎背熊腰的中年老板一鼓作气,将三个装满的塑料箱从卷闸门里拖出来。
她的小女儿今年九岁,捧着饭碗坐在门前的台阶上。等妈妈卖完这批货,就要开电动三轮带她出去玩。她在水泥地上把水煮蛋的壳敲碎,天真地问:“妈妈,今天那个冤大头又要来吗?”
“是啊,昨晚上给我发信息了。正好元旦节她们学校放假嘛。”老板把三个塑料箱摆得齐齐整整,角尖都要对准成一条直线,她抹着前额直起腰,说,“她来的时候可别叫她冤大头啊。”
孩子拨着蛋壳漫不经心地歪了歪头,疑惑地问:“花钱收废品,不是冤大头吗?”
“我们也是收废品的,别把咱自个儿骂进去。”老板用手掌挡开阳光往巷口张望着,盖着防水布冒着水蒸气的早餐摊有如犬牙差互,巷道尽头走出一个人影。
余燕子背着装满政治提纲和历史资料的书包,这是她这个学期最后一次来买书。三箱书码在废品站门口,老板见着她十分高兴,跟参加阅兵仪式的士兵一样精神饱满。
余燕子走过去,老板先问候:“吃了吗?”
“吃了。”余燕子自然地蹲下开始翻箱子,检查里面是否有混进去的纸盒之类滥竽充数的杂物。
“哈哈,我一收到你的信息,熬夜分门别类地给您放好咯。”老板热情地介绍道,“这箱是杂七杂八的课本和没做完的试卷,这箱是看不大懂的名著,这箱是别人不要的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