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焕转过身来看陶夫人,“乘马车要两个时辰的路程,不算远,在汴城辖地和沁府交界附近。”
“这还不算远啊,”没怎么出过远门的陶夫人被两个时辰的路程惊到,问洪妈妈:“可说去干什么了?”
洪妈妈禀道:“说是阿裳姑娘有位朋友在那边遇见点事,沾上了公门,大公子一并随过去看看。”
“如此,”陶夫人轻声叹:“我家阿裳自小就是这样,心肠软,像个行侠仗义的小侠女,谁有个坎儿啊难的,她都肯帮。”
“倒底是渟奴带大的孩子,骨子里头善良。”赵新焕对此也觉得十分欣慰。
阿裳儿时在外流浪过,太清楚苦难是何滋味,而今长大,有了能力,很是愿意对他人施以援手,他这个作叔父的,深感欣慰。
那厢里,赵睦和吴子裳赶到余林县时天已经彻底黑下去,还差点被要关闭城门的县城拒之门外,进城之后发现街市商铺基本都已打烊,道上瞎黑,纯靠月光照亮。
赵睦轻车熟路来到此前常落脚的小客栈。
“公子今次来的不巧哩,”柜台后的客栈伙计说着与汴都话稍微有点出入的余林方言,把面前二人打量,试图猜测对方关系:“只剩一间上等客房,您二位是同住还是如何?”
余林是个地处偏远小地方,位于沁府和汴府交界处,又在山脚下,经济发展不是太好,县里客栈只有两家,另一家在城那头,离县衙最远,不便办事。
吴子裳打量了客栈朴素陈设,问:“何故无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