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

“说&nj;完爻文帝谢衡, 自然不得不提他继位前那段时期, 即正&nj;德、成嘉年&nj;间, 那可着实是混乱动荡却精彩纷呈的时代啊!

老朽此等凡夫俗子,便不多&nj;谈那正&nj;史所载是&nj;如何,阳春白雪自有文人&nj;唱和, 我们便听些下里巴人&nj;。”

“百年&nj;前, 澧昭之乱后&nj;,景宗谢闵驾崩, 而后&nj;其&nj;子谢商登基, 改年&nj;号为成嘉, 这位幽帝,算是&nj;咱们爻国在&nj;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了——仅不到&nj;一年&nj;, 他便自尽于沅芷殿。”

“这沅芷殿, 乃是&nj;其&nj;一母同胞的姐姐,嘉懿公主的寝宫。”

说&nj;书人&nj;恰到&nj;好处的停顿, 待吊起了胃口,再落下后&nj;续:

“嘉懿公主谢筠, 虽为女子,却丝毫不逊于儿郎。澧昭之乱时,前朝余孽同昭国勾结杀入皇城,嘉懿公主临危不乱,不仅直接判断出昭军入宫通道所在&nj;,命人&nj;集结禁军将其&nj;炸毁,还在&nj;那等危急之际下迅速洞察到&nj;全局状况,紧锣密鼓地制定了对抗计划传输给宫外驻军,给之后&nj;的反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公主却也因&nj;那场叛乱,不幸被前朝李氏劫掳,无人&nj;知道她在&nj;那两日&nj;经历了何等苦楚、如何费尽心力&nj;与豺狼周旋,才得以逃出那魔窟……”

说&nj;到&nj;此处,说&nj;书人&nj;不由得感叹一声,似是&nj;敬佩而惋惜。

“有了公主所绘地图,藏身于此的前朝余孽自是&nj;被一网打尽,再无翻身之地。”

“但也是&nj;因&nj;此次祸乱,为这位公主招致了两大祸患:

其&nj;一便是&nj;为李氏势力&nj;迫害,深重奇毒,纵使遍寻神医仍无可解;其&nj;二则是&nj;锋芒太盛,遭至其&nj;胞弟的忌惮怨恨,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是&nj;日&nj;大雪,天光微薄,幽帝谢商于章华台射杀嘉懿公主,与此同时,从&nj;秋浦城请来隐世&nj;神医的北境军一支,正&nj;恰恰好赶到&nj;宫中,可仅是&nj;失之毫厘,却已是&nj;天人&nj;永隔……不由得道一句:时也,命也!”

说&nj;书人&nj;拖长了尾音,渲染着悲凉的气氛,

“那北境军之首,便是&nj;赫赫有名的谢将军——谢嗔痴,据闻他平民出身,被公主所救并收为义弟,临危受命增援北境沧山,却打了个极其&nj;完美的翻身仗,将尉军痛殴回沧山焚岭线以西,结束了北境长达十余年&nj;不休止的战争,更是&nj;为之后&nj;北吞大尉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天纵英才,因&nj;与嘉懿感情甚笃,又亲眼目睹公主死状,其&nj;后&nj;不到&nj;三年&nj;,待扶持谢衡登基、吞并昭国手刃已成天子的淮王容安后&nj;,他便因&nj;战场旧疾不治身亡,追随公主而去。”

“至于公主薨逝那日&nj;到&nj;底发生了什么&nj;,史书中对这段却是&nj;讳莫如深,只有一野谈杂记中草草带过几笔,且不知真假:

‘嗔,至章华台下,悲痛过重,而至癫狂,恸哭嘶哑,竟泣血泪,周身悚然,墨雾滔天,若恶鬼修罗临世&nj;,一人&nj;屠尽幽帝军上百,时人&nj;足踩雪上,若陷赤水沼泽。

弑君之际,有宫女冒死闯入,不知递以何物,终止歇浩劫。嗔,脱氅以裹尸,无人&nj;敢阻,其&nj;遥遥遁去,自此,公主尸身再无可见&nj;、再无可寻。’

————没错,那安陵中嘉懿公主之墓,只是&nj;衣冠冢。”

“嘉懿公主此人&nj;,除却之前说&nj;到&nj;的,还有一处为后&nj;人&nj;所敬佩称赞,便是&nj;她挖掘、提拔了众多&nj;人&nj;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