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一年一次。许多流程都去繁从简,科举开始之日起连考六天,第一日考明经科,第二日考进士科。这两科都属常科,接下来依次是明字科、明算科、史科、还有童子科。
童子科也称童子试,参加考试者是十岁以下孩童。各个州府都有考试点,主要目的是考学或者是获得参加其他各科的考试资格。因此并不是特别受关注。
因明经和进士科先考,基本是在童子试结束之后就会放榜。
之后便是殿试,殿试的悬念并不是特别大,因为每年基本都是进士科的人。
前年符远考了进士科魁首,并且被圣上钦点为状元,并无多少悬念,他在诗赋方面的才华鲜有人能及,若状元不是他才奇怪。
而去年算是比较有意思,魏潜在诗赋方面虽然不错,但绝不似符远那般令人惊艳,满大唐能与他比肩的人才不在少数,因考试内容比较广泛,不单单是作诗赋,魏潜还算比较有把握能夺个魁首,但殿试的排名可不一定会按照榜上来,再加上他不太会在人前表现自己,如果到时候发挥不好被人抢了风头,这状元也未必是他,于是,这位人才不动声色的连考了五科,包揽明经、进士、明字、明算、史五科魁首。
这样一来就算殿试就算表现一般,陛下也得认真考虑一下。
而今年,看点就更大了。
这两年参加科举的大都是年轻一辈,今年风头最劲的夺魁人选有三个,分别是:长安才子凌策、江左才子谢飏、蜀中才子陈智。
这几天崔净吃不好睡不香,圆润的脸庞迅速的消瘦。
崔凝听了很多关于科举的事情,包括魏潜夺得状元的传奇,便劝她道,“叫表哥也多考几科吧?何必要死守着进士科呢?”
“你懂什么呀?”崔况白了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