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郑氏的婶娘王氏却不乐意了。
原来现在郑业的妻子不是原配,是后来续娶的填房,比郑业小了将近二十来岁,为人有些尖酸刻薄,又爱贪便宜。
郑氏还是很多年前来过大伯家,那时候还是原配在世,记忆里的婶娘是个和蔼可亲待人友善的女人,所以郑氏才觉得投奔大伯靠谱。
来了以后发现婶娘换人了不说,而且大伯居然还没有同王氏说这件事。因着郑业觉得自己侄女儿死了丈夫没了父母,过来投奔自己是很正常的事,他也就忘了跟妻子说。
事情的矛盾点就出在这上面。
王氏觉得丈夫不告诉自己是不尊重她,更重要的是,多了两个人和一堆丫鬟婆子,那就是多了几张吃饭的嘴。而且丫鬟婆子的月钱也要多了一些。王氏怎么想都觉得自己家亏了,就跟郑业闹了起来,非让郑氏交生活费才行。
郑业则觉得自家侄女儿和侄孙女,又不是外人,哪里有亏不亏一说?更何况家里虽不是富可敌国,可也不缺钱,哪里能让前来投奔的侄女儿掏钱呢?
郑业不同意,王氏便对着他又哭又闹,说自己替他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他却丝毫不能体谅她的苦心。吵得郑业头疼不已,再加上妻子比自己小了二十来岁,他一向在生活中都是让着她,最后无法,只丢下一句“你看着办,反正我是不会开这个口”。
可哪想,王氏在这方面尤其是斤斤计较,还真的将郑氏叫来,说了这件事。
郑氏也不希望自己闹得大伯一家家宅不宁,更不希望自己的堂姊妹因此埋怨自己,遂愿意交生活费。
可哪想,王氏竟然狮子大开口,居然要郑氏带过来的一半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