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不必挂怀,人家既不愿意咱们也不能勉强。以后,咱们也多做些好事便好了。”齐梓珊给齐老太太倒了杯热茶,笑着宽慰。
水路比不得陆路快捷,要比陆路多花上一日的功夫。且坐船总是摇摇晃晃的,没得几日齐梓珊便也开始晕船起来。
连着两日都吐得昏天暗地,把一行人急得不行。
好在隔壁有家人也是女眷出行,是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姑娘和几个丫鬟婆子,得知齐梓珊这症状好心送来了防晕的药水,这才缓解了她的症状。
这样一来,倒是让齐老太太和齐梓珊与隔壁的人相熟起来。
询问之下,才知道女人姓郑,夫家姓林,十来岁的小姑娘是她的女儿,名叫林宣儿。她们是去安州投奔亲人,自己本身则是距离京都不远的南州人。
说到后来,双方都透了去探亲的人家,竟然两家是有亲戚关系的。
原来,郑氏去投奔的是她的大伯一家,原因是她的夫婿不幸去世,婆婆是继室,却想霸了她的嫁妆和丈夫留下的产业给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可是林家早已分家,哪有这样的道理?
郑氏虽然是个好脾气,可也不是个蠢的,看出不对劲便以最快的速度将丈夫旗下的产业全数变卖,收拾好自己的嫁妆,将银子兑换成银票,揣在身上,然后带着女儿和一干仆人前来投奔大伯。
而她的大伯郑业,正是齐老太太夫家嫂子的娘家兄弟。
双方这么一说,才发现彼此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便更是亲近了。
齐梓珊正好也觉得无聊,有了林宣儿这个姐姐做伴,再加上林宣儿落落大方性子又好,更是能和齐梓珊说到一块。两个小姑娘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成了好朋友。
这么一来,这一路上倒也不再那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