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能将日子过得慢些。
梁墨年少志高,听她这么说,心头觉得可惜,如今书肆前景大好,若趁机往上博一博,定能比肩继圣与半斗山。
不过他还只是个学徒帮工,且轮不到他说什么,只安心做自己的事便好。
收拾好书肆,胥姜便找来一个跑腿的,将写好的请帖分送去各府。
品书宴的日子定在谷雨后,距今日还有三天。并不是她故意拖延,而是因为她谷雨要赴雅集,且谷雨后先生们才休沐。再者,她是初次在书肆中宴请这么多人,要的东西也多,若因太赶准备得不充分,失了礼数倒不好。
另外,她在给杜回送去的帖子中,请他允准让曾追来帮忙。曾追烹调手艺好,又与她口味相通,许多想法一拍即合,是个好搭档。
重要的是,这个当口只有他最闲。
胥姜本打算请胡煦,可想到他近日在准备礼部考核,要与楼敬避嫌,便歇了心思。待他事了后,再请来吃一顿,且诗集所挣的分成,还欠着他呢,届时好一并给他。
算一算自他高中后,她已欠下他两顿饭,并不是她不想请,而是他和她都太忙,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
林夫子也不能来,一是因其书塾教习事忙,二来因其在服丧,不好参与宴饮。
不过她早已将师父这套《文脉溯源》给林夫子看过了,林夫子赞口不绝,嘱咐她出书后,给他留一套。
送完请帖,胥姜与梁墨将最新装帧好的诗集,清点出六十册,准备明日一早便出城去乡里,将这些书给计善所捐的三个乡塾送去。
也可顺道去看看能不能收些土货和书籍、字画、印章一类的老物件。
别以为乡里人家便没这些,如今朝廷重文,乡里的耕读之家可不少。她书肆中不少书籍字画便是自乡里人家手中所得来的,就好比最初卖给杜回那幅字画,便是出自耕读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