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守卫略一思索:“说明这云土国百姓过得不错?”
“孺子可教!”头纱女笑道,“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境况之下,总归是先要吃饱肚子,然后才会去看书的。这里一本书能卖二十文,说明有人愿意花二十文来买它。老百姓愿意花十个馒头的钱买一本书,说明他压根不差那十个馒头,反证到,这里的百姓属实过得不错。”
(头纱女想不到的是,云土国的书价之所以这么贵,大半是被那林秀才抬起来的)
“这一路这么多城池,虽然大多数百姓都是生不如死油尽灯枯之兆,但也有那几个是过得不错的,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你还是不善于观察。”头纱女摇头道,“是,的确有不少城池在这乱世也能维持,甚至有那安居乐业之所,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但凡是那百姓过得不错的城池,城主都是那昔日大行王朝的官员,或是那昔日城主县令,或是镇守一方的将军。乱世一来,他们有了些机遇,恰手里有兵,稳住了一座城,身份也从那大行王朝的官员变成了一城之主,实质并没有改变。但你有没有见过,有哪个土匪进了城,做了城主,把一个城管理得很好,百姓安居乐业的?”
守卫一愣,细想了想,确实没有。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刚刚离开的平州城。”头纱女继续道,“那城主已然是个聪明的土匪了,可是他是怎么管理百姓的?先是自己把那百姓搜刮一顿,然后自己原先的土匪兄弟们一个个都变成了平州城的大户,对百姓极尽欺压之能事,所以才出现了周风之事。你看那城里百姓,个个吃了上顿没下顿,每天都会饿死人,窝头都吃不到,哪里会有闲钱买书?长此以往,他这个城主之位是坐不稳的,不说有外敌,就是城内百姓,终有一天也会忍无可忍,把他推翻。你之前跟我说,这云土国黄太子是什么来头?”
“很小的一股义军。”守卫道,“那黄太子不识什么字,能占据这个云土国,也不过是运气而已。”
“对啊!就这么一个人,居然能把这云土国治理得这么好?”头纱女笑道,“今日进城之时,我就看见那城门口张贴了两张巨大的布告。下午无事,我特地去看了看那两张大布告,你猜是什么?”
守卫还是不猜,他知道眼前此女说话喜欢卖关子,每次让他猜都是根本猜不到的事儿,所以他索性不猜。
“一张大布告,是云土国新出的律法。”头纱女道,“我仔细看了看,律法一百三十四大条,五百六十八小条,一桩桩一件件,逻辑通顺且没有矛盾之处。那土匪城主黄太子手下,不过是几个粗壮武夫而已,谁能整出如此这般详尽细实的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