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云自小读书,有天赋, 却不努力。
有天赋是指什么文章学问都能背诵,什么圣人言语都能理解。而不努力的原因则是,他自小便不认同那些圣人言语。
小时候读书,读到“如有用我者, 吾其为东周乎?”他问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父亲说, 这是圣人的愿望, 治理一方土地,一个国家。
他又问:“圣人也想当官吗?”
父亲说:“自然, 这天底下又有何人不想当官呢?”
他觉得不妥, 又问父亲:“那圣人也说过: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话又怎么解呢?如果圣人仅仅就是为了当官,为什么还要分得不得道呢?”
父亲觉得他读书读偏了,便跟他说:“圣人也说了,富与贵,贫与贱,对不对?这世上人,就是分那富贵与贫贱的。什么叫富贵?富便是有钱,贵便是做官。而有钱未必能当官,但当了官就一定有钱,可见贵还在富之前。那什么叫贫贱?便是一辈子当个平头百姓,贫贱夫妻百事哀,便是如此。所以圣人说富贵是人之所欲,这是人的天性。想要富贵的最佳途径便是当了官,当了官便脱离了贫贱。”
小小的宋长云眼珠一转,又问:“可是另一位圣人就不想做官啊。有人请他去做宰相,他拼死也不去,还把自己比作污泥里的乌龟,宁可快乐地死在污水里,也不愿被供奉在庙堂之上。他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父亲当下就变了脸,斥骂他:“此等书籍,如何能看!看此等言语,于你将来当官高居庙堂有何益处?!”
父亲难得训斥,他便不敢再反驳了。
可是恰恰是因为那一次父亲并没有能够给他一个明确的回答,他心里便隐隐觉得父亲说的不对,从此对当官之道,尤其对那些利于当官的“圣人言语”,便乏了兴致。
儿时读书游乐,慢慢就长到了二十岁。
县太爷的儿子二十岁了,已然到了娶妻的年龄,所以县城里的有钱富贵人家,纷纷想把自家的闺女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