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老七这格局大了。
夏若初实实在在给童老七行了个礼:“舅舅,我要去远游了。下次再来看您老。”
“一路当心。”
出了童老七的门,夏若初长舒一口气。
童梦泽正在门外,见到表哥,道:“表哥这么快就要走了?”
“走了。”夏若初笑道,“此次前来,见到你们一家相濡以沫,甚是欣慰,该走了。”
“表哥说笑了。”童梦泽道,“我们一家,中午尚且有鱼有肉,何来的相濡以沫之说?”
“哦?怎么讲?”
童梦泽道:“那南城有一户人家,一家三口。丈夫是个聋子,女人是个瘸子。丈夫白天在外帮人搬运黏土挣得几个铜板,妻子在家帮人缝补衣裳,挣得几个铜板。夫妻二人挣得铜板加起来恰好能付房钱,养活孩子,再无分文结余,这才叫相濡以沫。”
夏若初还是不明白。
“相濡以沫一词,出自《庄子》。”童梦泽解释道,“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河里的水干了,鱼没有办法只能上岸,可是没有水鱼是生活不了的,于是彼此结对,把自己嘴里的口水吐给对方,双方依靠着彼此赖以生存。这便是相濡以沫的出处。”
“表弟好学问。”夏若初叹道。
“可是鱼相互靠彼此苟延残喘地活着,哪里有当初在大江大河里自在呢?”童梦泽摇头道,“我向来看不上一些富贵人家达官贵人的才子,他们把相濡以沫看作一种美好的爱情,觉得贫寒夫妻彼此依存是夫妻同心同德的美好,甚至还去羡慕这种美好,却不曾想过,这种相濡以沫哪里有不为衣食所忧来得自在?难道鱼儿在大江大河里,就不能结对畅游吗?难道非要过着贫贱的日子才能显示夫妻同心同德的真情爱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