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林秀才和张老山这种有梦想有抱负的人,知己或许更加亲切。可是像童老七这种安贫乐道的一家,明显亲戚身份要更加亲密。
夏若初开始回忆童老七的身世,记得自己给他安排的是童家的独子,但是有几个姐姐远嫁了。
一念至此,夏若初计上心来。
走到馒头摊前,他先要了两个馒头。
童老七抬眼看他,打开笼屉,摸了一个又一个,最后不好意思地道:“公子来得晚了,都是凉的了。”
“不碍事,给我两个就好。”夏若初说。
童老七老伴递给他两个,道:“就收您一文吧,本该两文的。”
夏若初给了钱,有些惊讶:在这么个世道,居然能保持这种善意,难能可贵。
但似乎也是自己给他们最好安排的结果,他们一家如今衣食无忧,过得幸福无比,自然保持人性的善要更简单些。
仓禀实而知礼节,圣人说得对。
夏若初当着他们的面吃起了馒头,外面虽然凉了有些干涩,里面依旧软糯,童老七的家传手艺不是说着玩的。
“请问,您可知道,这城里有一家姓童,家主叫做童老七?”夏若初啃着馒头,明知故问。
童老七一愣,他老伴则是吓得一个激灵。
看来这乱世,把所有人都变得噤若寒蝉了。
“你找他做什么?”童老七反问。
“我是他外甥。”夏若初道,“特来投亲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