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若初浑浑噩噩地坐了下来,脑袋瞬间就回到了童年。
“一碗馄饨。”
“一块。”
他六岁上学,从乡下外公外婆家来到镇里。
父母在菜场,属于小摊小贩。小摊小贩都起得很早,四五点钟就起床了,而父母出门的时候,他还在熟睡。
所以他从小就被父母养成了按点醒来的生物钟。
所以他极少能有跟父母一起吃早饭的机会。
每天醒来,桌上都放着一块钱。
他起床,洗漱,拿上一块钱,锁门,去街上唯一的一家馄饨店吃馄饨,然后去上学。
开馄饨店的也是个老婆婆,姓陈。
陈婆婆有客人的时候就下面煮馄饨,没客人的时候就一个人包馄饨。
从六岁吃到十岁,不仅仅是馄饨的味道,甚至那酱油的味道、猪油的味道,都深深浸在了夏若初的心里。
陈婆婆是个很好的人,一碗馄饨,二两,她当着客人的面上秤称。
记得有一天,二年级,放暑假的第一天。
夏若初难得,在家睡了个懒觉。
按点醒来的他没有按点起来,睁着大眼睛跟窗外的太阳较着劲。这时候敲门声响起,他爬下床去开门,是陈婆婆。
陈婆婆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今天是星期四啊!你是不是睡过头了?”
夏若初笑话陈婆婆:“今天放暑假了呀!”
陈婆婆一拍脑门:“是哟,我傻了。”
陈婆婆是个很好的人,去世于夏若初四年级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