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瑶虽不服气,可周遭没有一人为她说话,就连素日站在她这一出的唐宛秋和元蔷此时也只是盯着元栀的试卷出神。
她咬碎牙,高声质问:“这道题夫子根本没有提及,为何要……”
“我未曾提及,你便不知了吗?”龙夫子神色稍寒,他冷哼一声,斥责道:“读书贵在自觉,若事事都依靠学堂,那又谈何进步?我不说,你便不知了吗?那为何元栀晓得?惜花、秋意、关澜都晓得?”
龙夫子抚着自己的山羊胡,缓缓站起身来:“元栀,你说。”
“此句出自《灵宪》,是一册有关天象的书册,学生恰好读过。溟涬,亦或名为‘炁’”
“天地初开,玄清虚无,混沌不明,统称为‘炁’速虽缓而渐有纲纪,炁开始有了阴阳、刚柔、清浊,天为阳,地为阴,阴阳交合,便生四时,如此循环,天地变化。”
元栀的声音脆生生的,一字一句十分明晰。话音刚落,堂内寂静,她默了一瞬,不好意思地捏了捏手指,惭愧道:“学生拙见,先生见笑……”
这是她看完灵宪后的理解,当时她看完只觉得天地万物生生不息时时变化,有趣得紧,便记下了,未曾想今日竟真真派上用场。
众人面面相觑,连陈姝都有些懵,顾惜花的眼底浮现一丝欣赏,沉声如玉道:“确系《灵宪》,若是周姑娘也如元姑娘一般时时读书,今日也不会答不上来。”
那元栀竟真的读了些书?众人有些缓不过神,在他们的印象中,元栀还是初入书院时那个逃课早退的刺头,又因种种原因不来书院,如今一看,莫不是真有些真材实料?
连带着那些常年占据书院前列的学子对她也有些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