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你来我往争执许久,靺鞨最后也只给大安送来了几百匹老弱的战马。

如此境况下,仍强硬要小郡王入京为质,激怒西北,绝非良策。

徐翰林一开始就不同意这个提议,可惜几次劝谏无果,反而因为他和子期的关系,被皇上密令来执行此事。密令中最后那句“不惜以何种办法”,无非是暗示他,要子期协助他掳走小郡王。

可如果子期真这么做,一个出卖侄子,背弃自己祖辈基业的人,今后在西北焉还有立足之地?旁人又会怎么看他?

一边是自己自小养大疼爱的儿子,一边是家国君恩。

徐翰林两边都想要保全。

所以到达西北后,他绝口没提要小郡王为质的事,而是尽力安抚崇宁公主和西北。

虽然他这么做,回到神京后,十有八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而皇上也会再派使者来西北,但届时朝臣们见到自己下场凄惨,必然会心有畏惧,少不了要互相推诿,都不会愿意来出使西北。

徐翰林不惧自己下场凄惨,只愿朝臣们推诿的时间能更久一些,以便留出足够的时间,让朝廷先解决掉高霖和英王的叛乱,到时候再对上西北,大安也能有更大的胜算……

凉亭外的夜空,不见星月,夜色浓稠。

今夜并不是赏月的时候,但嘉王府内,此刻睡不着的人却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