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则是指对木艺工具种类,和作用的了解。
“漆”,则是对漆的取制、种类分辨、各种漆用途的解答。
“技”,则是指自己会的技艺,包括木器结构、画技等等的了解。
除了些特殊问题,大部分都没有详细的题目,只让参赛的匠人们,知道多少写多少。
这种时候,谁都知道写得越多,被淘汰的几率越小。
这种笔试可以说自由度很高,但同时也有弊端。
其一是很多生僻东西,要么是老木匠口口相传,要么是典籍中所知。
写的人只理论上知晓,却没有实际操作成果支撑。
其二是有些人有天赋,手上活儿扎实,但因为生活底层,见识得太少,没有机会学习更精湛的东西。
甚至还有一些匠人,从小学木匠,却没有资格念书习字,很难完成笔试。
好在,很多官员已经有考虑,所以第一场笔试和第二场实操的成绩,会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
而这实操的比赛,也非常有意思。
考题的内容,正是根据前一天笔试,每个人答卷上的内容准备的。
写得越多、越全面、难度越高的人,实操所面对的考题,也就越困难。
用监考官员的话来说,那就是起点不一样,要求也当不一样。
很多人暗地里后悔不已,更有些人愤愤不平,倒是江巧,对这比赛规则的提出之人,觉得很有意思。
若非出身寒门之人,是想不到这些问题的。
他们只需要公事公办,至于结果,反正于他们无关痛痒。
至于有没有因为出身被埋没的人才,他们也根本不会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