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

绿檀不妨江巧问这个,一脸懵的摇摇头说:

“这个婢子怎么能知道?只是听其他人说,当今圣人好似很喜欢三郎君。”

江巧没再多问,只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才重新舒展眉目同绿檀道:

“那行吧,你回头帮我问问木料的事,需要额外银子的话,你告诉就行。”

这两日江巧已经知道,府中是每月发放例银。

除了日常的生活开销,额外需要银钱的地方,需要自己拿例银采买,因此江巧才有此一说。

说到例银,江巧的脑子又转开了。

江府她们这一辈的小娘子,每月的例银是三两,小郎君们的例银是五两。

已经成家的郎君们例银是十两,郎君的娘子们是八两。

江巧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娘子,从她的木活儿能够换钱开始,她就知道银钱有多难赚。

在杨柳村的时候,江巧的木工手艺不错,杜娘子也时常做些绣品去卖。

这样过去多年,她们离开杨柳村的时候,统共也就攒了十两银。

偌大一个江府,除了主人家们的例银,每日吃喝开销、奴仆杂役的开销,以及其他各项开销。

江巧只细细一算,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第26章 退亲

主人家们的例银,那都只是小头。

那些维持江府运转的日常开销,才是真正的大头之一。

这些都还是江巧能算出来的,她知道还有很多花销,是以自己的见识,算不出来的。

她不知道江尚书的俸禄是多少,但觉得若府中进项,单靠江尚书的俸禄,怕是早都揭不开锅了。

江巧不知道江府的叔伯们,有没有在朝为官,也不知道他们每月或者每年,需要给府里交多少钱。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如何,别人家定然都是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