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官先生说:“重新引起丙对甲和乙的愤怒。”
女警补充道:“也有可能是想要加深她曾经的心理阴影。”
然后他们说完之后,一起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甲和乙联手想要加深对丙曾经的霸凌阴影吗?还是连环杀人犯想要激发丙的愤怒呢?
这两者都说不通啊?
女警想了想,不确定地给出了一个猜测:“如果说,激发愤怒的丙杀死了甲和乙,那么这个举动就很合理了。”
x市警长问:“你什么意思?”
女警分析道:“我们一直以来,都觉得杀死这三个人的凶手是同一个人,因为这三个受害者的死法都是一模一样的。”
从背后被人一刀穿心,再加上三个案发现场都有同一条断掉的项链。
所以警方给出的推断是连环杀人。
女警说:“但如果,有人在里面浑水摸鱼,模仿作案,企图用同样的杀人手法混淆警方视听,让我们误以为是连环杀人呢?”
警官先生听了她的话,联合前后找到的线索,想了一下,也明白了。
“你的意思是,有人故意更新了丙的饱受霸凌的两条新闻,为了引起丙的愤怒,转而向甲和乙痛下杀手。然后,这个挑拨者又杀了丙——把这三个人的死亡伪装成连环杀人?”
x市警长也明白了:“我明白你们两个人推断的意思了。这么说起来,甲和乙死亡的时候,丙确实没有不在场证据。只不过她也是死者,所以没有人会把犯罪嫌疑归结到她身上。”
说着说着,他也沉默了。
“我们要重新查一查,甲和乙死亡的时候,这个丙,她在干什么?”
女警道:“我更好奇的是,这个发布新闻的人是谁?”
x市警长道:“这个,我们也已经在查了,是虚拟账号,但我们查到了他最后登陆时的ip,在邻市的一家网吧。目前还在排查。”
警官先生道:“我记得你们国家的网吧可以不用登记身份信息就上网的?”
x市警长说:“是这样的,不过,不登记身份信息上网的话,会额外多加15倍的税。”
警官先生:“?”
这么黑的吗?
x市警长:“?”
当着我面说这种话?
女警问:“所以,不登记身份信息的话,会很难查到的吧?”
x市警长道:“不难。大多数人为了省钱,都会选择登记身份信息。排查起来不算困难。”
毕竟a国网吧的上网费还是很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