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她最深刻的记忆,却是放学后的某一天,她回到家里,听见父母正在商讨离婚事宜。
他们讨论了房产、车子、现金的分割,都没有什么意见,唯独在她的归属上产生了分歧。
他们都不想要她。
艾琳至今都记得两个人情绪激烈地争吵着,彼此都吵得面红耳赤,又寸步不肯相让。
“公司马上要派我去海外,我怎么可能带着一个孩子去?那不是去工作是去当保姆!”
“只有你有工作吗?我也在事业上升期,孩子只能是累赘!哪家公司能接受一个时不时要回家喂奶换尿布的单亲爸爸?温蒂,你不要太自私了!”
爸爸和妈妈在房间里吵架,艾琳站在门口抱着玩具小熊哭。
父母争吵时无意识的口不择言,成了埋在她心底的一颗种子。
“我”,是不被需要的。
谁都不会选择“我”,谁都不会爱“我”,因为“我”只是个讨人嫌的累赘。
艾琳最终还是被判给了父亲。
妈妈抱着她哭了很久,然后提起行李箱,头也不回地走了。
留给她的只是一个模糊的背影。
后来,艾琳父亲的事业连续遭受打击,他变得一蹶不振,又染上了一些不良嗜好,在一个深夜里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艾琳被送到了福利机构,在那里,她面对着领养家庭挑剔审视的目光,同龄孩子间的嫉妒争宠,和工作人员的冷漠无视。
除此之外,她还经历了一些不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