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慈的建议下,义仓的百姓们早出晚归,柳县的街道焕然一新,路上的积雪都被铲干净,露出青石板的街道,与施慈刚到柳县的时候截然不同。
雪压塌的房屋被重新建好,施慈看过不少书,其中不乏建筑类的书籍,此事便派上了用场,他忙得不可开交,不是在处理杂事,就是指导百姓们如何搭建才会使房屋牢固。
为了取暖,他甚至从记忆的犄角旮旯翻出如何做土炕,力求冬天少冻死些人。
那些没有能力干重活的妇孺们被组织起来制作冬衣,因为是自己穿,所以针脚格外密,用的材料也厚实。
多余的材料还能拿来缝制被子,给扛不住冻的老人小孩用。
每家每户按照人口分下来棉布和线,至于要怎么分配,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施慈这个主意的确不错,赵家许多下人不必操心其他事,多出来许多人手处理其他问题。
一个月后那些房子终于修缮完毕,这次可以说是调动了整个县城的人手,齐心协力要扛过寒冬,因而动作起来格外快。
房子被修好,还砌了土炕,不少人都离开义仓回家住,施慈为了不发生二氧化碳中毒,还特意吩咐了取暖时要给窗户开一条缝透气。
他在柳县的声望越来越高,不少人都知道赵家有位神仙一样的管事,身边养着一犬一鸟,和赵家一起带领着百姓越过越好。
这次赵家可谓是大出血,耗费了近一半的家财,这才保住了百姓们的命,可饶是如此,在赵家看顾不到的地方,依旧有不少人被冻死。
每逢天灾,必有伤亡,无可避免,赵家能做的只有让那些人入土为安。
这些事说起来轻松,却是施慈殚精竭虑熬了许多个通宵才完成的,他可以说是事无巨细,赵家有了他之后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轻了不少,只是苦了施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