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特·麦克维是个很有想法的商人,虽说同为数学博士生,他的心思却都在搞钱上,早在大学时期就开始创业,拿到过一轮又一轮的天使投资,创立过一个又一个的科技企业,一个都没挺过 b 轮。
他最终说服苏湛 bilt 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麦克维在邮件里是这么写的,”沈亦说:“‘我没有天赋,但是你有。把公司交给我,我们证明给他们看。’”
沈亦顿了顿,“我觉得麦克维所说的‘他们’,指的应该是你父母。”
裴央靠在几步开外的落地窗前,背对着他。听到这话,她并没有说什么。
麦克维的确是个商业人才,至少在初创期和投资人讲故事谈理想画大饼的时候如此。公司只用了六个月就获得了不少顶级硅谷孵化器的邀请,裴氏也是在那个时候,主动和麦克维洽谈对 bilt 的收购。
“那时社交媒体刚起来,又是量化基金的黄金时期,类似于‘无监督学习’、‘量化交易’、‘自然语言处理’几个热词的结合,懂行的不懂行的都趋之若鹜。”沈亦说:“当时 bilt 核心员工有七个,成立一年,做出了四百万美金的估值。”
“我看到的信息有限,只有苏湛的一些邮件往来,以及裴氏对他的一些商业诉讼资料。我的解读是,苏湛不太愿意把 bilt 或者算法卖给裴氏,但裴氏说服了麦克维以及其他几个核心技术人员,他们开了几次创业筹备会后,把苏湛踢出了公司。”他说到这里,又停了下来,良久,才缓慢地说:“你也在 bilt 的董事会里,对于罢免他董事长职位的决议,投了赞成票。”
像是被什么掐住了喉咙,裴央一声都发不出来。她无法想象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只能安静地听他继续说下去。
“那件事对于苏湛打击很大,他后来的行事越来越偏激。比方说,我在一个裴氏的起诉材料里看到,他曾经写邮件恐吓麦克维:‘如果你们再不收手,我会让你身败名裂。不,不仅是公司,还有你这个人。你是个骗子,我也是个骗子,骗子都该下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