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前一天,奇迹的,我竟然真的没有一丝紧张,我的神经高度活跃,大脑积极亢奋,心里想的是,快来吧,高考,我准备好了!’
‘那天下午,我照例走近那个肉夹馍小店,和苏老师家的老二说说笑笑,听他说着家里的趣事,卖完那天所有的肉夹馍,第二天,精神奕奕,参加高考,然后,我来了京大。’
那份问卷只有一张纸,楚立业要说的太多,他又加了一张纸,粘在一起,和其他人的一起,送回到松明远的办公室。
正是这样一份特殊的调查问卷,让松明远如获至宝。
那篇文章,他读到几乎能背诵下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字里行间,他能感受到那种感恩,对苏老师救赎他的感恩。
苏老师这三个字,也牢牢刻在了松明远的脑海中。
他当即联系到语言文学系的楚立业,详细询问苏老师的情况。
有人愿意倾听,并理解这种情感,楚立业很是开心,因此,和这位松明远老师,以苏老师为纽带,建立了联系。
从此,苏老师家里有什么喜事,他都会记得和松教授分享,他知道,松教授欣赏苏老师,这些喜事,松教授知道,肯定是无限欣慰的。
松明远确实欣慰,欣慰之余,更是惊叹,在他心里,苏星夜的优秀,无人能及。
所以,当听到苏星夜要参加那年的高考,他当机立断,立即找校长,以个人名义担保,开了一封保送函,他想,不管苏星夜考到什么程度,他愿意让她当自己的学生。